最新事件与资深专家评论,助您把握业界动态

免费试用

免费试用


请完善以下信息,我们将会尽快与您联系
若当前手机号码未注册航空产业网,系统在您提交信息之后会自动为您注册账号
用户密码默认手机号码最后6位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申请一种六元层状高熵MAX相陶瓷的制备方法专利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申请一项名为"一种六元层状高熵MAX相陶瓷的制备方法"的专利,申请日期为2024-09-02。专利摘要显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六元层状高熵MAX相(Ti0.25V0.25Nb0.25Ta0.25)4AlC3陶瓷的制备方法,将M位四种金属粉、Al粉、C粉按比例混合作为原料,或者以NbC、TaC两种碳化物粉和剩余元素纯金属粉作为原料进行烧结反应,制备得到413型层状高熵MAX相材料。以酒精作为研磨介质,将原料在氩气环境下球磨10~12h得到混合粉末,混合粉末在60°C真空环境下干燥10~24h,将烘干混合粉末冷压成素胚,随后进行放电等离子烧结或热压烧结,得到目标层状高熵MAX相材料。经检验,该413型高熵陶瓷材料与同元素211型(Ti0.25V0.25Nb0.25Ta0.25)2AlC MAX相陶瓷相比,宽温域内具有更加优异的摩擦学性能,在高温、高载等极端复杂工况下具有更大的潜在应用前景。本发明工艺简单,原料成本低廉,易于工业化放大生产,为高熵MAX相材料在摩擦领域的应用奠定基础。

2024年11年12日
111 0 0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申请一种宽温域高熵耐磨涂层及其制备方法专利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申请一项名为"一种宽温域高熵耐磨涂层及其制备方法"的专利,申请日期为2024-08-29。专利摘要显示,本发明涉及一种宽温域高熵耐磨涂层,该耐磨涂层为CrFeNiAl0.3Ti0.3‑Al‑(HfMoNbTaTi)C高熵耐磨涂层,其组分由质量分数为10%的Al,5~20%(HfMoNbTaTi)C高熵陶瓷相和余量的CrFeNiAl0.3Ti0.3高熵合金相构成。同时,本发明还公开了该涂层的制备方法。本发明选用新型单相(HfMoNbTaTi)C高熵陶瓷作为增韧抗磨相,有效改善了涂层宽温域耐磨损性能,其制备工艺简单、可控,在航空航天等高技术领域运动传动部件高温耐磨损应用领域具有重要应用前景。

2024年11年12日
130 0 0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申请一种自组装球状氮化硼及其制备方法专利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申请一项名为"一种自组装球状氮化硼及其制备方法"的专利,申请日期为2024-08-27。专利摘要显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组装球状氮化硼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包含:将二氧化硅和硼粉充分研磨混合,得到含硼前驱体;将得到的含硼前驱体置于生长基底下方,在惰性气流中升温至1400℃~1500℃后,将惰性气流切换为氨气,于1400℃~1500℃下进行氨化处理后,将氨气切换为惰性气流冷却至室温后,在生长基底表面负载有白色的自组装球状氮化硼。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需对产物进行除碳处理,工序过程繁琐,且高温操作对设备要求较高的问题,本发明的球状氮化硼是由片状结构氮化硼自组装成球状,形成0维‑2维分级结构,可以充分发挥片状和球状结构各自的优势及多维度协同作用。本发明工序简单,不需除杂即可获得高纯度的球状氮化硼。

2024年11年12日
126 0 0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申请一种超润滑系统专利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申请一项名为"一种超润滑系统"的专利,申请日期为2024-07-18。专利摘要显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超润滑系统,属于润滑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超润滑系统采用亚磷酸盐溶液作为润滑剂,显中性,对金属材料没有腐蚀性;采用氮化硅和镍磷合金涂层为摩擦副,摩擦系数低至0.001量级,实现稳定的超润滑系统。实施例结果显示,采用本发明提供的超润滑系统进行摩擦试验摩擦系数可低至0.003。

2024年11年12日
110 0 0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申请一种共轴无人机及其控制方法专利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申请一项名为"一种共轴无人机及其控制方法"的专利,申请日期为2024-08-28。专利摘要显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共轴无人机及其控制方法,属于共轴无人机技术领域。该无人机在共轴的旋翼系统下设置了用于实现俯仰转动的纵向转动机构,以及用于实现滚转转动的横向转动机构,其中纵向转动机构和横向转动机构的主要结构均只包括一个转轴和转轴所在的支架,横向转动机构的下端和常规的结构平台以及机载系统连接。相比于现有的共轴无人机俯仰转动方式和滚转转动方式,采用转动副进行无人机俯仰与滚转控制,大幅简化共轴无人机结构,且提高了无人机结构空间效率,简化传统共轴无人机采用自动倾斜器复杂的机构及三套舵机系统,结构更加紧凑、零部件更小、可靠性更高。

2024年11年12日
115 0 0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申请一种层状双金属氧化物改性碳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专利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申请一项名为"一种层状双金属氧化物改性碳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的专利,申请日期为2024-08-22。专利摘要显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层状双金属氧化物改性碳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层状双金属氧化物改性碳纤维,包括碳纤维,所述碳纤维表面负载有层状双金属氧化物。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对碳纤维进行活化处理;S2,将S1得到的碳纤维浸入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前驱体溶液中,进行水热反应,得到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包覆的碳纤维;S3,将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包覆的碳纤维,在惰性气氛保护下进行碳化,得到层状双金属氧化物改性碳纤维。所述层状双金属氧化物改性碳纤维吸波效果好、制作工艺简单。

2024年11年12日
132 0 0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申请一种耐辐照低摩擦的复合薄膜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专利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申请一项名为"一种耐辐照低摩擦的复合薄膜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的专利,申请日期为2024-08-13。专利摘要显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耐辐照低摩擦的复合薄膜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复合薄膜包括依次形成于基底表面的钛过渡层、钛/锌/二硫化钼/碳化钨梯度过渡层及锌/二硫化钼/碳化钨层;其中,在沿逐渐远离所述基底的方向上,所述钛/锌/二硫化钼/碳化钨梯度过渡层中钛的含量逐渐减小,锌的含量逐渐增大,二硫化钼的含量逐渐增大,碳化钨的含量逐渐增大。本发明的复合薄膜具有优异的耐辐照性能和摩擦学性能,在6.12×1021atoms·cm‑2的原子氧辐照剂量下薄膜的真空摩擦系数远低于0.01,可以满足航天器在近地轨道原子氧环境的服役要求,为二硫化钼基薄膜的制备工艺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撑。

2024年11年12日
103 0 0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申请一种硫氯基固体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专利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申请一项名为"一种硫氯基固体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的专利,申请日期为2024-08-06。专利摘要显示,本发明属于电池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硫氯基固体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硫氯基固体电解质,其化学式下所示:LixZrSyClz,其中,1≤x≤4,0.5≤y≤2,4≤z≤6。在硫氯基固体电解质的X射线衍射图谱中,呈现非晶相或者呈现结晶相‑非晶相的复合物相,其中,结晶相为硫化锂和/或氯化锂。本发明通过简单的高能球磨法将硫化物与金属氯化物混合来合成硫氯基固体电解质,制备方法非常简单,且制备的硫氯基固体电解质具有较高的室温离子电导率,应用于全固态电池中,可以有效提高电池的循环寿命,为高性能全固态电池的开发提供了有力支持。

2024年11年12日
118 0 0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申请一种复合隔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专利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申请一项名为"一种复合隔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的专利,申请日期为2024-10-14。专利摘要显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隔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所述复合隔膜包括基膜和修饰在基膜表面的至少三层纳米纤维层。其中第一层为PVDF纳米纤维层,第二层为芳纶纳米纤维层,第三层为PVDF纳米纤维层。纳米纤维层均通过静电纺丝工艺制备。基膜为复合隔膜提供足够的机械强度,第一纳米纤维层为基膜和第二纳米纤维层提供粘结性,第二纳米纤维层为复合隔膜提供足够的热稳定性和电解液亲和性,第三纳米纤维层为复合隔膜提供极高的极片粘结性。本发明的复合隔膜厚度薄、耐高温;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和力学性能,还具有极高的电解液润湿性和保液率。组装的锂离子电池具有循环性能出色,安全性能高等特点。

2024年11年12日
169 0 0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申请一种芳纶涂覆浆料、隔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专利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申请一项名为"一种芳纶涂覆浆料、隔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的专利,申请日期为2024-10-11。专利摘要显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芳纶涂覆浆料、隔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电池隔膜领域。本发明的芳纶涂覆浆料,包括芳纶1‑8wt%、助溶剂3~10wt%、硅烷化改性无机陶瓷粒子0.3~6wt%、表面活性剂0.03~0.6wt%、有机溶剂75.4~95.67wt%。所述隔膜包括基膜和涂覆于基膜单侧或双侧的芳纶涂层。本发明的涂层与基膜界面粘合力良好,在不影响隔膜透气性的基础上,提高了隔膜的耐热性和电解液浸润性,提升了锂离子电池隔膜的安全性能。本发明采用蒸汽诱导相转化法凝胶成膜,减少废水的排放量,具有环境友好、工艺简单、便于连续化生产等特点。

2024年11年12日
170 0 0